New Media
新媒体导航
八办新媒体
关闭右侧工具栏
抗战期间林彪往返苏联在兰州(一)
  • 作者:lzbbcom
  • 发表时间:2021-06-21 16:47:52
  • 来源:

文/袁志学

图片12.png 

抗战初期的林彪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的林彪,在1938年11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结束后,带着毛泽东委托他交给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六中全会材料去苏联治伤养病,在那里3年时间。1941年10月,林彪离开莫斯科,由季米特洛夫安排人护送回国。但林彪一行到达乌兰巴托时遇到麻烦,由于日军的封锁,他们进退不得,几经交涉,只允许林彪一人乘飞机返回国内。同行的刘亚楼、李天佑、杨至成、钟赤兵、贺诚等人则被困在外蒙古自谋出路:做买卖、行医、放牧、加入苏军……当林彪独自飞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时,1942年的元旦就要来临。

遭受友军误伤  赶赴苏联治病

图片13.png

张梅

1938年3月2日,担任八路军115师师长的林彪带了十余个部下,身穿缴获来的日军大衣,骑着大洋马赴山西吕梁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阎锡山守军的哨兵误以为是日军骑兵,开枪打中了林彪,可能是伤了脊椎神经,给他留下了终生难愈的植物神经紊乱症。林彪回到延安,在抗大小住了一段时间。8月26日,毛泽东致电兰州八路军办事处,联系去苏联的飞机事宜。12月2日,林彪与陕北“一枝花”之称的妻子刘新民(张梅)离开延安前往苏联治病。为加强兰州情报工作的力量,1938年12月上旬,组织上决定从抗日军政大学等单位抽调李振远、周梅影夫妇和丁丹,到兰州建立地下情报站,任命李振远为情报站长,主要任务是收集国民党的政治、军事情报,包括马鸿逵、马步芳的马家军以及外国人在西北活动的情况。12月2日,经八路军副总参谋长滕代远介绍,李振远等三人搭乘前往苏联养病的林彪的车队,离开延安,经西安前往兰州。在第一辆车上,乘坐的是林彪、张梅夫妇,第二辆是警卫车;李振远一行三人则乘坐在第三辆车里,同车的还有司机和他的一个助手。

图片14.png 

张梅(左)抗战初期与战友在延安

1938年,陕北的冬天寒风刺骨,西北风卷着沙尘,扬起一股股黄土,汽车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慢慢地行驶。第二天傍晚,车队赶到陕西耀县县城的一家客店里住下。疲惫的人们吃过晚饭后都入睡了,李振远还像在东北抗联时一样,到了陌生的地方总要到四周看看。他在院子里仔细巡视,查看周边动静,当走到东墙的厕所边时,隐约听到墙外一个很熟悉的声音在说:“汽车准备明儿早七点开车,头一辆车上坐的就是林彪。”李振远借着月光从砖缝中观察,发现那人就是和自己同车的司机助手,正同特务接头,策划一场针对林彪的暗杀行动,准备用军用卡车将林彪乘坐的汽车撞下山崖。李振远暗吃一惊,急忙返回客房,叫醒林彪等人。林彪果断决定车队提前出发,并让李振远设法拖住那名奸细,不让他再通知别人。特务暗杀林彪的阴谋没有得逞。林彪乘坐汽车从延安出发赶到兰州,在兰州等待妻子张梅,然后两人一同搭乘飞机到苏联。不过,张梅还没有到达兰州,苏联方面派来的飞机已经到了,没办法林彪只好坐飞机先行出发。1938年冬,林彪从兰州搭乘苏联飞机经新疆迪化到达莫斯科。当时,张梅已经怀有身孕,她坐的汽车一路颠簸,结果导致小产,到兰州后生下来的孩子体弱多病,不久便夭亡了。张梅在兰州休养一阵子后,也搭乘飞机到了苏联,与丈夫林彪团聚。

汇报中国抗战  得到苏方优待

林彪到苏联后,和共产国际的第一次接触是在1939年2月14日,向季米特洛夫汇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情况,并转交了全会的文件。在这次和季米特洛夫的会见中,林彪汇报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召开中共七大的决定。此外,林彪还汇报了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后方部队以及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人员数量、经费情况,并谈了面临的经费、武器、干部缺少等方面的困难。林彪受到莫洛托夫等苏共中央领导的隆重欢迎。热情的主人安排林彪夫妇住进了风景优美的库契诺庄园,一边疗养,一边接受治疗。林彪居住的庄园位于莫斯科近郊区,十月革命前是全俄有名的大地主罗斯潘罗夫的私人别墅。整个庄园占地数百公顷,有成片的山林、猎场和湖泊,风景秀丽,设备豪华,闻名遐迩。林彪到达时,正值隆冬,湖泊已经结冰,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皑皑白雪覆盖了山林,林中不时飞出小鸟;周围宁静优美的环境与延安的战争状态,简直两重世界。

林彪喜新厌旧,张梅有去无回

图片15.png 

张梅与林晓霖

刘新民皮肤白皙,面色红润,身材苗条,与林彪的结合当时就有人称是“英雄美女”之结合。1937年夏天婚后不久,林彪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师长,刘新民也改名为张梅。12月,经中央同意,张梅陪同脊椎受伤的林彪从延安乘汽车去苏联治疗。到兰州时,张梅早产,生下一个不足月的男孩。林彪独自乘苏联提供的飞机先到了莫斯科。张梅一人留下养身体,心情更加不好起来。两个月后,张梅也到了莫斯科。到苏联以后,张梅又生了一个女孩,取名林小琳。这时,林彪的伤已有了一些好转。他们的住处和生活虽然很不错,日子却过得颇不平静,原因是林彪与张梅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林彪在家时,既不说话,又不做什么事,总要张梅静静地陪伴在旁。张梅是个活泼喜动的女人,又爱热闹,受不了这种拘束,经常出去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林彪对此很反感,常阻止她出去。林彪越反对她外出,她就越要出去,两人为此时常闹矛盾。有一次,张梅从外面回来稍晚了一点,林彪大发脾气,还将桌上的杯子也摔了。张梅难以忍受,两人发生激烈的争吵。此后,双方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说话。两人的关系越闹越僵,最后不得不分手。由于林彪是抗日名将,知名度很高,社交礼仪活动甚多。苏方有时邀请林彪夫妇出席一些宴会、舞会,林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因此不胜其烦,宁愿在家中枯坐。而张梅则比较活跃,性格开朗,因此乐在其中,经常独自参加这类活动。这样一来,时间久了,两人的矛盾就出来了,以至发展到激烈的争吵。当时正在苏联学习的烈士遗孤、周恩来的义女孙维世正是豆蔻年华,她和其他留学生一样对大名鼎鼎的英雄林彪十分崇拜。孙维世和其他同学有时到庄园看林彪,处于夫妻感情危机的林彪看孙维世举止大方高雅,顿生爱慕之情。1941年临回国前夕的一天,不善言辞的林彪抓住机会向孙表达了感情,但孙说自己年轻,还要学习而婉拒了。这样一来林彪无奈一个人黯然于1941年10月离开莫斯科回国。多年后,张梅回忆:那是1941年9月份,临别时他对我说:“你在这里把孩子带好,把我女儿养大。你要学好俄文,将来回国当我的俄文翻译。你回来时,我骑马去接你。”但张梅等到的,却是林彪与叶群在延安结婚的消息。1942年秋,罗荣桓赴苏联治病。林彪写了一封信,托罗荣桓夫妇捎给仍在苏联的张梅。信中的内容大致是说他已经另外成家,并有了一子一女,劝张梅另行择偶。这一切都是张梅预料中的事。不久以后,她就在苏联另行择偶,张梅与林彪的关系就此划上了句号。1948年秋,张梅离开苏联回到东北解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