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Media
新媒体导航
八办新媒体
关闭右侧工具栏
中共代表邓发:从延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向苏联进发(二)
  • 作者:lzbbcom
  • 发表时间:2021-06-07 17:13:51
  • 来源:

文/袁志学

身染重病路难行戏班子里当伙计

图片1.png 

邓发

实际上,邓发6月下旬在甘州与西安取得联系后便沿河西走廊继续西进,于1936年7月上旬,到达敦煌。原打算由敦煌进入新疆,但在敦煌了解到敦煌与新疆之间无公路通行,且沿途都是既没有水源又没有旅店大漠戈壁,只好在敦煌结束“查灾”,返回安西,设法从安西搭乘汽车过猩猩峡进疆,但到安西后不幸身染重病,不能成行。邓发一面抓紧治疗,一面通过安西电报局和西安中共中央驻东北军代表刘鼎联系,转告党中央自己西行之旅的实际情况西安刘鼎于1936年9月19日给中共中央发电,告知邓发在河西走廊的困境。中共中央9月21日复电刘鼎,指示:“即电杨鼎华令其回西安”。但邓发并没有返回,为了完成党中央的重大使命,他抓紧时间求医治病,稍有好转后,便在没有党的地下组织策应帮助,既不能公开身份又无护照的情况下,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寻机进疆。为了能顺利进疆,邓发有意识地在安西结识了一个将要赴疆演出的戏班子。他手脚勤快,在戏班子干各种杂活,而且不要报酬。凭借此前在香港太古船坞当过厨师,学会一手烹调技术,邓发做的红烧肉、黄焖鱼等,味道鲜美,即使家常便饭,也很合口,很快得到老板和戏班子人员的信任和好感邓发在敦煌、安西前后停留48天后,于1936年10月16日由安西随戏班子启程向新疆行进。

邓发跟着戏班子在安西雇用的骆驼队,在天气变幻莫测的戈壁沙漠中,冒着飞沙走石,迎着刺骨的寒风,走路拉骆驼,停站干杂活,吃着冻象石块一样的干粮,喝着消融的冰水,以坚强毅力和必胜得信念,一步一步向新疆前进。终于11月上旬到达迪化(乌鲁木齐)。11月12日,在莫斯科的王明致电在延安的中共中央:“邓发已到迪化,我们已开始组织接到此地来的一切办法”。接到王明的电报后,毛泽东于11月14日致电西安刘鼎说:“杨鼎华已到迪化,谢谢张学良的帮助”。

遇熟人引荐辗转到达共产国际

 

图片2.png

1937年冬,邓发(右)和腾代远(左)在迪化合影

在邓发到达迪化之前,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滕代远从莫斯科秘密到迪化与邓发接头。滕代远接受了迎接邓发的任务,由苏联秘密赴新疆。由于他俄语不熟练,事先联系在火车上有个列车员照顾他。下了火车改乘汽车,又托一司机带路。到达国境时,由苏联红军边防军接待他并帮助他过境,又由一位维吾尔族老人赶马车把他拉到塔城,一路招待得很好。在塔城和苏联驻塔城领事得了联系,然后乘坐长途汽车到了迪化(今乌鲁木齐),找到事先联系好的一个民政厅长,暂时住在他的家里。随后找到盛世才的外事处长王宝乾(又名赵实),打听邓发的情况。滕代远在迪化住了一个多月,由于邓发中途生病耽搁了时间,以致到了预定的时间和地点,两人没有接上头。到约定的地方,不见邓发到来,滕代远只好返回苏联。于是,随戏班子到达迪化的邓发只好设法去找苏联驻迪化总领事馆,白天在迪化城里一条街一条街地寻找,晚上就睡在西公园里,直到两天后,才在南梁找到苏联总领事馆。由于当时不可能随身携带介绍信和证明文件,事前中央也没有同苏联驻迪化领事馆取得联系,最后恰巧苏联总领事馆有人认识邓发才接通了关系,见到了总领事阿布列索夫。苏联驻迪化总领事馆派车将邓发秘密送到飞机场,安排到飞机驾驶舱,使他顺利地从迪化到了莫斯科。邓发作为中共中央从陆路经河西走廊赴苏联共产国际的第一个代表,于1936年12月1日到达苏联莫斯科。

图片3.png

邓发在新疆

1936年12月至1937年7月,邓发化名“杨定华”在巴黎《救国时报》连载发表《雪山草地行军记》( 1936年12月28日至1937年6月25日)和《由甘肃到山西》( 1937年7月5日至1938年1月20日),是在境外连载报道长征第一人。《救国时报》是中共在巴黎主办的一份具有影响力的海外报纸。1938年初,该报将陈云所著《随军西行见闻录》与邓发所著《雪山草地行军记》《从甘肃到山西》三篇文章合集为《长征记》出版。毫无疑问,这部《长征记》应该是系统、完整地叙述长征整个历史的第一部单行本图书,更为重要的是两位作者陈云和邓发均是长征的亲历者,其史料性、文献性和真实性无与伦比。不久,《长征记》的俄文版由苏联国家政治读物出版社在莫斯科出版,32开,80页,封面图片为长征路线地图,收入周恩来、彭德怀和红军照片10幅,正文收入标明红军根据地和长征路线图的地图一幅,并配素描插图两幅,十分罕见。

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的难忘日子

图片4.png

苏联驻迪化领事馆

1937年9月,邓发完成了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使命与任务,离开莫斯科回国到达新疆。为进一步加强新疆工作,中共中央决定在新疆迪化设立八路军办事处。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代表周小舟、盛世才驻南京代表张元夫和以铁道部代表名义出现的杜重远,从西安乘飞机抵达兰州,住在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之后从兰州飞抵迪化。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的指示,此时在新疆的陈云与周小舟等人同盛世才进行了多次商谈,于1937年10月中旬在迪化南梁正式设立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第一任党代表是陈云,1937年11月27日,陈云和王明、康生等离开迪化回延安。滕代远接替陈云职务,担任中央代表,主持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93712月滕代远离开迪化回延安之后,邓发任中国共产党驻新疆代表、第十八集团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主管党在新疆的全面工作,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新疆“土皇帝”盛世才坚持既团结又斗争的策略,使党在新疆的工作非常活跃,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邓发按照陈云的原定部署,继续抓紧“新兵营”各大队的专业学习,在“新兵营”里挑选出25名体格健壮、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干部去学习航空技术。

图片5.png

西路军“新兵营”旧址

当时,中共与盛世才之间的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虽已建立,且已有一批联共党员帮助盛当局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中共在新疆的活动要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双重领导,事实上更多的是听命于共产国际,而且还要遵守共产国际、苏联制定的以不宣传共产主义、不公开党员身份和不发展党的组织为内容的“三不”组织原则等。在如此条条框框的限制下,邓发要负责完成党中央所赋予的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保持一条与苏联之间物资和人员往来的通道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其艰难可想而知。1939年开始,盛世才断然要求中共立即从新疆撤回邓发,甚至威胁说,如果邓发在乌鲁木齐最好不要让他看见。1939年赴苏联治疗在新疆停留的周恩来在同盛世才的会谈中答应,中共在新疆的代表将不再是邓发,邓在新疆的任期还有4个月,这期间他将不会和盛世才见面,此后中共和盛世才的谈判将由其他人进行。1939年夏,邓发在乘坐小车去机场接人时,因车祸撞断了肋骨,需要长期治疗调养。根据他的身体状况以及盛世才的态度,党中央决定将他调回延安。这时,他完全可向组织上申请将妻子陈慧清也一起带走,但他并未那样做。直至1942年底,陈慧清才调离新疆,回到延安与邓发团聚。1939年9月,邓发告别新疆,临行前还和继任中共驻新疆代表陈潭秋(化名徐杰)一道研究了有关工作。邓发怀着对党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赤诚之心,一针见血地告诫陈潭秋说:盛世才就其出身来说是个野心军阀,就其思想来说是个土皇帝,就其行为来说是个狼种猪。”盛世才在1942年后大变脸,反苏反共,投靠蒋介石,证明了邓发的远见卓识。

图片6.png

邓发与陈慧清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