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Media
新媒体导航
八办新媒体
关闭右侧工具栏
陈嘉庚在兰州:抗日救亡怒潮中的华侨领袖(二)
  • 作者:lzbbcom
  • 发表时间:2021-09-13 17:00:34
  • 来源:


文/袁志学


黄河边上有船亭,华侨领袖表心声

【馆长数家珍】陈嘉庚在兰州:抗日救亡怒潮中的华侨领袖(二)

华侨领袖陈嘉庚

5月14日晚8时,甘肃省军政官员、社会各界头面人物及喜饶嘉措大师在省政府后花园船亭(现兰州市委院内)设宴欢迎陈嘉庚先生,宾主共有60余人。欢迎宴会开始,先由甘肃省政府主席朱绍良致欢迎词,之后,陈嘉庚先生致答谢词。陈嘉庚讲到:“南洋华侨共1100余万人,分居于英国、荷兰、法国、美国各国属地和泰国,每月汇归祖国的赈济款约计600至700余万元。自抗战以来,总数达136亿元,但是侨胞绝没有以此自足,这是作为华侨对祖国应尽的责任。况且以华侨资产的总额而言,这不过是戋戋之数,仅及1%罢了,因此深表惭愧。南洋侨胞与祖国的经济原来就有重大的关系,而这些赈款,还是渺乎其小的。我国为入超的国家,无论过去与现在,都有赖南洋华侨汇款归国,籍以吸收外汇,抵补入超。在抗日战争以前,南洋每年汇归祖国的外币,大约为四五亿元,抗战以后,激增至8亿元。这大量的外币,对祖国的经济起了巨大的作用”。陈嘉庚先生讲了南洋华侨筹赈总会及慰劳团的组织与工作,他说:“南洋华侨筹赈总会正式成立于1938年10月10日,南洋各地华侨均派代表出席,共有代表190余人,当经推选本人为会长,副会长一人,常委21人。南洋筹赈总会的日常工作为鼓励华侨爱国,多汇款归国。”陈嘉庚接着谈到慰劳团,说是筹赈会鼓励工作的一项,并向各地的抗日将士致敬与慰劳。抗日至今日,已接近胜利的阶段,都是因为抗日将士及爱国同胞千辛万苦争取而得。此外,并将视察各地在抗战中的进步情况,传达于华侨之中,而益增其爱国之热忱,说到投资,尚不是时候。南洋慰劳团此次归国,自带川资,刻苦工作,绝不浪费政府金钱,故深盼各界勿予招待,仅在慰劳团考察过程中,不吝指导,则幸甚矣。陈嘉庚先生又谈到他这次归国任务有三:1.主持南侨慰劳团分路事宜;2.原拟在渝投资建造制药厂,将出产的药品呈献给政府,以应前方将士之需。后来见到中国制药厂提炼公司设备很完善,即而加入资本,共同合作,致力制造药品呈献给抗日前线将士;3.先来西北,然后再行西南,致敬慰劳。陈嘉庚答谢词毕,全场掌声雷动。

会见傅作义,往返到西宁

陈嘉庚此次兰州之行,一是慰劳甘肃军民,二是准备到新疆考察西北公路运输。5月15日,陈嘉庚到省政府正式拜访朱绍良,除了表示慰劳以外,还向朱绍良了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甘肃的民气、鸦片及财政状况。在兰州期间,陈嘉庚与绥远省政府主席兼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不期而遇。当时傅作义准备由绥远飞往重庆,由于接到有日本飞机在空中侦察的警报,转飞兰州,陈嘉庚闻讯后立即与傅作义会面。从傅作义交谈中陈嘉庚得知日军士气低落,战斗力退化,战场上日军被俘后竟然有长跪不起、乞求“饶命”的。陈嘉庚听后“心中无限喜慰”。陈嘉庚一行到兰州后,本想去新疆考察西北国际交通线上的公路运输状况,得知西北公路运输管理局设在兰州,经河西走廊到新疆路途遥远、汽车加油困难、依靠增加汽车数量提高公路运输能力的可能性不大,因而放弃了去新疆考察的打算,转赴西宁到青海考察。在西宁古都,陈嘉庚慷慨激昂地介绍了海外华侨的种种爱国行动,激励青海军民高亢的抗日热情。青海民众整齐守信的良好精气神,给陈嘉庚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西宁返回兰州后,陈嘉庚与慰劳考察团第三分团成员一起慰问了兰州各界人士,向在大后方坚持抗战的甘肃民众表示敬意。结束兰州、西宁的考察慰问之后,陈嘉庚于5月26日从兰州到西安,与第一分团会合。5月30日,陈嘉庚一行由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安排,乘汽车由西安去延安,31日到达延安。

辗转到达延安,“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馆长数家珍】陈嘉庚在兰州:抗日救亡怒潮中的华侨领袖(二)

延安军民欢迎陈嘉庚一行

1940年5月31日至6月8日,陈嘉庚在延安度过了他毕生难忘的9天。此间,陈嘉庚不顾67岁高龄,广泛接触各界人士,悉心进行考察研究,拜会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并与财政、公安、司法各界负责人进行多次深入交谈,参观女子大学、抗大第三分校、延安新市场及安塞铁工厂、印刷厂,广泛接触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校友及归侨男女青年,出席延安各界的欢迎会和欢送会。通过这些活动与接触,陈嘉庚眼界大开,展现在他面前的原来是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神奇世界。6月20日,陈嘉庚一行自延安经山西、洛阳、汉中,回到成都。怀着“喜慰莫可言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的心情,陈嘉庚离开延安之后,热情地向国内外宣传自己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宣传陕甘宁边区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宣传中国共产党团结救国的诚恳态度和英明政策,发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感叹。

【馆长数家珍】陈嘉庚在兰州:抗日救亡怒潮中的华侨领袖(二)

延安各界热烈欢迎陈嘉庚先生

6月24日,陈嘉庚在重庆应国民政府外交协会的邀请,作了《西北的观感》讲演,真诚的话语打开了外界了解延安的窗口:“那里自抗战以后,土地革命已经停止了,一切抗日的人都很自由。民众生活也很好,不痛苦,说到教育,也很好……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开荒运动,一年之内开垦了百万多亩田地,这些都是事实。”陈嘉庚走一路宣传一路。一个无党派爱国老人的公道话,使在国民党严密控制下的大后方人民耳目一新,受到极大鼓舞。蒋介石恼羞成怒,于1942年免去陈嘉庚国民参政会参议员的职务,特务分子不断袭扰他,使陈嘉庚不得不在爪哇岛隐姓埋名近10年之久。正是这种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使陈嘉庚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的道路。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嘉庚重返新加坡。毛泽东为其题词“华侨领袖,民族光辉”。1948年5月,陈嘉庚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中央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联合政府的建议。

【馆长数家珍】陈嘉庚在兰州:抗日救亡怒潮中的华侨领袖(二)

毛泽东与陈嘉庚

1949年,陈嘉庚回到“梦寐神弛”的祖国,并应毛泽东之邀,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生命之光变得更加壮丽辉煌。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回国定居,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侨联主席。1961年8月,陈嘉庚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国葬之仪,周恩来、朱德亲自执绋送灵,归葬于厦门集美鳌园。(完)